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296章 能赢过他

张其金听唐伯虎讲到这里,他收回意念,用眼睛仔细观察一下桌面上的那一张《心经》的影印本,内心中仿佛有了一种了然于胸的神态浮在了脸上。

之后,他的神识又回到宇宙太极图之中,只见唐伯虎继续说道:“历史上,很多名家高手写过《心经》,并且风格各异,美感十足。比如文征明的楷书《心经》和赵子昂的行书《心经》,虽然风格不同,但用笔精到,灵动静谧,都能体现各自的书法魅力。”

熟悉书法的朋友都知道,在唐朝,佛教比较兴盛,在抄写经书的过程中,诞生了一种风格比较独特的楷书表现形式,名叫“写经体”,例如日本的一位书法家用楷书写的《心经》,就是这种风格,并被称之为“日本王羲之”。

这位日本书法家,名叫空海。

之所以称空海为“日本王羲之”,首先是因为他的书法水平比较高,属于日本书坛的灵魂人物,位置相当于“书圣”王羲之。

另外呢,空海在唐朝的时候,曾经来到中国学过书法,算是王羲之的笔法传人之一。

空海不光草书厉害,在楷书方面也有着属于他的独到表现。空海的楷书《心经》的独特之处就在于用笔。空海的用笔比较圆润饱满,并且方折不多,大多为圆弧形用笔。正是由于这些特点,才导致看上去有点呆呆的美感。而空海的这种楷书正是取法自唐朝的“写经体”楷书,只不过将其中的特点进行了夸大处理而已。需要强调的是,空海的这种楷书,看似飘逸潇洒,但是细看细节的话,咱们还是能看到他的深厚功力。”

张其金听唐伯虎讲到这里,也敬佩地说道:“看来,在唐朝留学的那段时间,空海真是没少下功夫。”

“所以说,要临摹王羲之的行书《心经》,就要研究王羲之的书法风采,更要研究王羲之的笔法,只有这样,才能从中得到一些关于用笔的变化和启迪。”唐伯虎说道。

张其金仔细地听着唐伯虎对《心经》书法有如滔滔江水一般娓娓道来,他终于知道了唐伯虎在书法方面的文学底蕴。如果是换作一般的人,哪能了解得这么详细,即使就是在互联网技术发达的今天,对于王羲之的行书《心经》的文字介绍,在网上也是了了无几。一般的人,还真难以说出这一番话,大明王朝的四代才之一的唐伯虎,的确不是浪得虚名!

却就在张其金与唐伯虎对话之后,袁士超已经临摹到了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。其那笔法,那书法风采,真的与王羲之的一模一样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